掃碼進入公眾號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閱讀人數:4642
品牌資訊
?
2015-11-25
圣德保對話|張后啟:致必將到來的更“瘋狂”的15年!
早間新聞中,基辛格說,30年前,“如果有人告訴我中國會發展成今天這樣,我一定會認為他瘋了”。
這番話猛然間觸動到了我,恰逢前兩日剛剛參加完央視《對話》15周年慶典的錄制,15年間家國自我的種種變遷,著實令人慨嘆。倒退回十幾年前,只敢憧憬,無法想象。
2000年,那是我走到體制外、第一次創業的第四年。
那是中國經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傳統不斷被突破,新的力量不斷在涌現。
從國家,社會,到個體,我們都在尋找一些新的可能。
那一年的9月,《對話》第一期節目,做的是關于互聯網的話題。
對于從過去年代走來的我們而言,《對話》可稱另類,它以國際化的視野和理念,去滿足變革時代中那些希冀與智慧大腦連通、與先驅行為碰撞的渴求。互聯網,在當時的普羅大眾看來只是個新鮮“玩意兒”,卻最終成為中國踩上全球新經濟秩序的基點。
它們是當時中國社會尋求經濟與人文變遷的縮影,亦是出口,求新,開放,通達,交融。
那時,我正在做企業管理咨詢,將自己所學的國際經典理論投放于現實,在實踐中不斷追尋,希望能為國內的企業帶來更先進、更創新的發展理念和手段。互聯網已是我在關注的新要素,我敏感地覺察到,這一要素可能會帶來一個顛覆性的未來。因著對互聯網的興趣,我被《對話》這個“另類”深深吸引,成為15年的擁躉,最后自己也成為了其中的嘉賓。
當然,那時的我不可能預料到十年后自己也會投身互聯網,并且會在這一領域扎得這么深。
在一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時光似乎也在飛逝。此后的一兩年間,我自己的管理咨詢企業成為了收入上億的經濟體;又過了兩三年,我成為聯想全球副總裁,中國的互聯網IT產業逐漸成為引領國家贏得全球關注的生力軍,聯想是那些年的突出代表,擊敗戴爾、收購IBM業務、全球布局,當時的每一項成就現在回想依然值得我們自豪。
15年來,《對話》的視野和心懷越來越開放,節目中出現的互聯網領袖越來越多,先鋒和包容成為《對話》的一個標簽。互聯網,與15年前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生態越來越開放而社會價值越來越大,由一個看似娛樂和消費化氣息十足的行業,互聯網正在朝著成為一個信息大社會的基礎設施的角色轉變中,融入整個經濟體系,成為貫穿流淌的血液。
我自己的路越走越開闊,也離互聯網越來越近。2010年,我第二次創業,一頭扎進了互聯網。
數十年的專業經歷,令我深諳中國傳統經濟的內核,熟識中國傳統行業的運作,也深深看到了迫切待解的弊病。需要外部的力量去打破,需要新的血液去實現更優的循環。于是,我走入了以互聯網去改造一個行業的征程,并且一走就是5年。
難。難。難。
卻值得。
所有對傳統事物改造的嘗試都會很難,但如果我們堅持的方向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做好現下,等待拐點的到來。最終,真理總會成為現實。
對互聯網的堅持即是如此。堅持到了當下,整個社會,各個行業,與互聯網交融的時點都來臨了。
看看此次《對話》15周年慶典的商業教父們,柳傳志、馬云、王健林、李東生們,每一位不是互聯網領袖,就是帶領著他們的行業集體觸網。
我成為《對話》節目嘉賓的因緣也是互聯網創業,實質上那期節目的主題是高管創業,但最終聚攏而來的嘉賓,毛大慶、陳向東、劉江峰,無論地產、教育、生鮮,如果不是互聯網如此融入社會,開放與共享的精神如此深入人心,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擁有現在的創業機會,讓理想落于現實。
都知道我是聯想前全球副總裁,實際上離職后與傳志總也難得一見,傳志總極為忙碌,我創業也是沒日沒夜。感謝《對話》15周年的慶典讓我有了再次向這位中國最值得崇敬的商業教父學習的機會。傳志總對我只寄予了一個最簡單卻又最核心的期待——學習,再學習,深學習。不斷適應時代,不斷把握時代。一個最基礎的道理,是他一直在實踐的,是《對話》一直在實踐的,更是中國所有優秀的前行者們始終在實踐的。
15年來,引領未來中國經濟的核心脈絡愈加清晰,正應了《對話》一直以來高屋建瓴的前瞻,未來15年,信息經濟之上,中國下一個騰飛的機會正強勢到來。
山高水長,必星夜兼程。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9月27號21:55央視財經頻道的《對話》!
彈指一揮間,十五年過去了...
十五年,我們一起跨過WTO門檻;
我們一起親歷互聯網的風口;
十五年白駒過隙,新千年的鐘聲猶在耳邊;
我們已經走到了新常態的臨界點上;
這十五年想必已經成為您與中國經濟的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