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月星辰再次閃光,讓時間像電影鏡頭一樣地回放。
公元前256年的寒冬,一個苦命的孩子出生了。苦命的不僅僅是他的出身卑微,更可悲的是這個孩子成年后卻不諳勞務,天天被老爹訓斥,在善于經營的哥哥的光環籠罩下,簡直就是廢物一個。
但是,這個孩子很牛逼,牛逼之一是左邊大腿上長有七十二顆黑痣,牛逼之二是在日后一統天下后,反過來問自己的老爹“您看我和我哥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
英雄不問出處。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當的,如果那么容易,豈不人人都是英雄?!
他,就是漢高祖劉邦。就是這么一個甚至帶有濃重“流氓”色彩與習氣的劉邦,卻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對手,讓剛剛一統天下的秦朝二世滅亡,開創了漢家四百多年的基業。
我們要向優秀的成功者學習,這就是關注、研究劉邦的原因所在,問題是我們的經銷商如何才能像劉邦那樣,利用好這些機會,“因時”、“因地”、“因人”地管理好自己的公司呢?
劉邦成功的五個基本原則,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示。
1知人善用
公元前202年五月,劉邦在洛陽的南宮開慶功宴,宴席上,他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干,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
2無條件信任
劉邦的隊伍里面,有很多人原來曾經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里面待不下去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不計前嫌,一視同仁表示歡迎。如韓信、陳平,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揮作用,來投奔劉邦。其實,一個領導者如果老是小肚雞腸、計較甚多,能招募來好的人才嗎?恐怕連帳下之人也會離他而去。
3接班人的選擇智慧
劉邦選擇接班人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幾種交叉的矛盾。
一是觀念問題。劉盈是長子、嫡子,立他為太子就是天經地義;劉如意不是長子,又是庶出,當接班人名不正言不順。雖然劉邦在考察中覺得太子“仁弱”,“如意類己”,但是敵不過傳統的觀念。周昌、叔孫通動不動豁命,“誓死捍衛”劉盈當太子的權力,大約就是出于觀念上的原因。
二是派系問題。呂后多年隨軍,和朝臣打了很多交道,有一定的交情,所以“呂派”實力強大。戚姬只是仗著劉邦當后臺,把寶完全壓在一個人身上,雖然有最高領導撐腰,卻未免勢單力孤。
三是心理問題。戚姬的主要后臺是劉邦,其實劉邦硬拍板,誰也無可奈何,但是他始終優柔寡斷,朝臣一碰就“卷刃”了。呂后心狠手辣,當時在人們看來卻好像處于弱勢,從而獲得了許多人的同情。
4豁達大度,從諫如流
在楚漢爭霸之初,項羽有雄兵百萬,劉邦只有區區二十萬,處于明顯的劣勢。但劉邦接受樊噲、張良、蕭何等人的勸諫,不與項羽正面交鋒,而是處處討好示弱,迷惑項羽。公元前207年,劉邦先于項羽攻入秦國都城咸陽,在壯麗的宮殿和無數的珍寶面前,劉邦動了雜念,“意欲留居之”。
5卓越智慧,放心大膽敢授權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漢高祖劉邦是一個授權的大家。他不僅敢于授權,而且善于授權,充分發揮了授權的作用,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一漢王朝建立以后,在和臣僚探討漢興楚亡的得失時,劉邦曾經指出:“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授權是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活動中需要經常面對的問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的知識和才干也是有限的,無論他多么能干,多么有精力和才華,都不可能把一個單位或一個部門的事情全部抓起來,事必躬親。如果大事小事都事必躬親的話,必然是大事小事都抓不好,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
這時,最好的辦法是授權。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不僅要維護權力、運用權力,還需要適時適度、通過各種方法把自己的權力放給自己的部屬,讓他們通過自己授予的權力去完成某一個方面或某一個領域的任務。
[結論]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消費者購買需求的變化,作為陶瓷經銷商,現在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與以前大不相同,如果不改變傳統觀念,還墨守陳規,那么將讓自己越來越被動。同時,隨著團隊的擴大,更需要實施公司化管理,勢向管理要效益。具體的事情交給下屬們完成,而經銷商老板們則將重點放在公司的管理上,和未來發展愿景的戰略制定上。
“經銷商老板學”,您的公司管理營養大餐,每個星期五與您相見!!!